信息阅读返回首页

聚焦教学素养提升 :我校教师参与全省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培训

[发表时间]:2025/07/07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为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实施,持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向高质量方向迈进,并加速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全面开展,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校教师于202572日—5日参加了全省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培训班。本次培训采用“线下核心授课+线上广泛参与”的融合模式,其中,我校有三位教师线下赴南昌学习,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负责人、各教学单位教师代表及对课程思政感兴趣的教师共100余名教师通过线上会议参加培训。本次培训围绕主题共开展了三场专题讲座及分组交流研讨,特邀请了浙江工业大学王万良二级教授、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刘卫国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首席教授潘锦教授进行现场深度分享与指导。

王万良教授以“课程思政: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为题,以人工智能课程为范本,深度剖析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王万良教授强调:课程思政不是生硬灌输,而是将家国情怀如盐入水般融入专业教学。教师需立足科技前沿,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在专业学习中自然渗透“科技报国”的使命感;同时善用中国智慧案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国产大模型突破),增强文化自信。王教授结合AI教研经验指出:人工智能教育需分层推进——通识课普及基础思维,专业融合课深化应用,跨学科课激发创新。他呼吁教师“先开课再优化”,避免畏难拖延,并分享教材编写心得:内容需与时俱进(如加入深度学习、大模型),配套实验要轻量化、可操作,让抽象理论落地生根。针对思政与专业的融合,他提出“四个正确认识”框架:在教学中贯穿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对比,用科研史话培养学生直面挫折的毅力,以生成式AI等案例点燃创新火花。“育人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真正的课程思政,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使命,在探索中坚定担当。

刘卫国教授聚焦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热点,带来了题为“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践路径”的专题报告。阐释了混合式教学的核心内涵与发展趋势,强调其核心在于挖掘专业课程内蕴的育人资源,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需遵循的“六度”原则,通过精妙的教学设计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他以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生动展示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自然衔接。刘教授还特别介绍了多种过程性评价工具的应用技巧,以及利用平台数据驱动教学改进的方法,其报告中展示的清晰数据图表和详实的操作指南,为参训教师规划与实施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潘锦教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参训教师提供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思路与实践范例。潘教授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核心原则以及常见的认识误区。他强调,课程思政并非简单“贴标签”或“做加法”,而是要基于专业课程自身的知识逻辑和思维方法,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报告中详细演示了如何系统梳理课程知识体系,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家国意识、法治观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思政映射点与育人元素。为教师们破解课程思政“硬融入”难题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可复用的方法。

本次专题培训活动组织周密,内容充实,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取得了显著成效。三位专家的倾情分享,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教学实践、精心的PPT准备和无私的经验传授,为参训教师带来了一场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盛宴,均引发了参训教师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本次培训内容“解渴”“管用”,专家的报告理念前沿、案例详实、方法具体、操作性强,对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直接的启发和强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一审:冯礼微

二审:张忠山

三审:徐微微



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学信网|省高教网|省科技厅|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财大|江西师大|

咨询电话:0790-6345017 电子邮件:jwc@jxue.edu.cn 天工校区:江西省新余市天工南大道1688号 邮政编码:338000 版权归江西工程学院教务处所有 技术支持:新余双飞燕 备案号:赣ICP备15005093号-1 技术支持:新余双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