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阅读返回首页

智能制造与建造学院简介

[发表时间]:2025/06/19

一、学院基本情况

    江西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建造学院前身为始建于2001年的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较早成立的教学院,也是学校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院。2025年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主动服务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学院更名为智能制造与建造学院。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从单一专科教育层次,发展为专科、本科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始终秉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的发展理念,秉承“实基础、适口径、重  应用、强素能”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国工匠人才为目标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学科专业群,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造价6个本科专业与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5个专科专业。目前,学院共有在校生2000余人、专任教师81人、专职辅导员12 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17人;高级工程师2人、博士3人、硕士59人。学院教学团队是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优质的教学团队;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新能源、工业4.0、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建筑工程实训中心6个综合性实验实训中心,下设34个实验实训室,设备总值达3000余万元,同时建有26个校企合作基地,可以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截止到目前,学院共有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校级一流建设专业、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5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一流课程。20243月我院获批为第二批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我院成为学校首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改革创新,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和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始终将教学与科研作为发展的两翼,注重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科研项目的申报,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近三年,学院教师共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24项、校级课题52项;主持或参与企业横向课题7项,研究开发经费共680万元;编写教材18部、发表论文126篇(其中高质量论文16篇)、申请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厚德博学、精机善械”的院训,发扬“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学院精神,以培养“品德素养好、应用能力强、就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主动对接区域社会需求,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把我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二、学院专业带头人介绍

    陈敏,教授,高级工程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先后发表核心论文20余篇主持产学研横向课题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2018年江西省首届移动教学竞赛三等奖。

    周平,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江西省高级双师型教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带头人。江西省高校能源动力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成员,新余市高层次人才,新余市数字经济人才专家库技术类专家。

    安文俊,1988年生,男性,工学博士,副教授工程造价专业带头人。他担任中文EI期刊《振动与冲击》的审稿人,并是Buildings期刊的客座编辑。近五年来,他发表了10SCI论文。在科研方面,他主持了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课题1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课题1项以及企业横向课题1项;同时,他还参与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4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教学方面,他目前负责《高层建筑施工》、《结构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刘艳华,男,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教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高性能材料制备与成型,在《材料热处理学报》、《热加工工艺》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6部;主持完成省级课题4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项、国家专利1项。

    罗勇,男,副教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曾在合肥工业大学任教20余年,担任学院自动化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工业电气自动化。主编教材2部,安徽省省级科技成果证书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挑战杯比赛获二等奖1项。作为电气控制设计负责人参加合肥工业大学大型横向项目4项,在《低压电器》、《控制工程》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陈疏桐,1993生,男,副教授,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江西省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委员会委员2025年博士毕业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QS世界排名134)地震工程专业,获GOT毕业荣誉。从事土木专业课程中英双语教学工作,近五年主持校级精品及一流本科课程1项,获各类教学大赛一等奖3次;发表SCI论文5篇,北大核心论文1篇。主持省级以上项目3,参与4

三、学院专业简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专业代码:080202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自立自强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勤朴敏信素质,传承天工文化精神,掌握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智能制造技术,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运行管理和相关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

3.特色课程:

UG(机械产品设计)、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3D打印技术、先进制造技术

4.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工业自动化控制设计及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工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工作;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

专业代码:080503T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新能源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及时跟踪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应用于工程实际,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独立从事新能源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主干课程:

新能源概论工程制图、大学化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理论、电气控制与PLC储能原理及技术

3.特色课程:

光伏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光伏系统设计与施工、智能微电网技术。

4.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设备制造、检修与维护、集控运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等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专业代码:080601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新能源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及时跟踪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应用于工程实际,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系统运行、控制、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方面的研制开发、管理和计算机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主干课程:

电气工程导论电路原理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气控制与PLC

3.特色课程:

电力系统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atlab及系统仿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4.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可在电力系统从事高压设备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就业于电业局供电局发电厂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公司电力技术专业公司新能源发电企业等,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自动化(本科)

专业代码:080801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自立自强精神,勤朴敏信素质,传承天工文化精神,掌握扎实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和智能控制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2.主干课程:

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应用、PLC原理与应用。

3.特色课程:

机电传动与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PLC原理与应用。

4.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国防、科研各部门中从事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新型传感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控制、信息处理、智能建筑、复杂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教育和管理决策等工作。


土木工程(本科)

专业代码:081001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主干课程:

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

3.特色课程:

PKPM、高层结构抗震、建筑设备安装、建筑可视化、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

4.就业方向:

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所涉行业包括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路桥施工、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交通或市政工程类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科研院所等。

工程造价(本科)

专业代码:120105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工程建设管理领域从事工程造价的计算与审计、工程决策、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主干课程:

建筑制图与识图、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

3.特色课程:

工程监理、工程计量与计价、BIM、建筑设备安装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招投标咨询机构、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从事建筑工程预结算、工程审计、投标报价等工作。


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学信网|省高教网|省科技厅|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财大|江西师大|

咨询电话:0790-6345017 电子邮件:jwc@jxue.edu.cn 天工校区:江西省新余市天工南大道1688号 邮政编码:338000 版权归江西工程学院教务处所有 技术支持:新余双飞燕 备案号:赣ICP备15005093号-1 技术支持:新余双飞燕